资治通鉴:嘴上的冠冕堂皇,不过是利益的遮羞布!
发布日期:2024-08-24 22:51 点击次数:154
《资治通鉴》第七十四卷 魏纪六曹魏·魏明帝景初三年(己未,公元239年)【原文】吴都乡侯周胤将兵千人屯公安,有罪,徙庐陵;诸葛瑾、步骘为之请。吴主曰:“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谕,会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瑜兄子偏将军峻卒,全琮请使峻子护领其兵。吴主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更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哉!”【译文】译文太长。略过【解析】赤壁之战后,周瑜打完南郡就病逝,颇为可惜,留下两子,长子周循、次子周胤。长子周循娶了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因为早死,爵位就给了次子周胤继承,和爵位一起继承的还有周家的私兵。所以在上面材料中孙权说了这么一句话。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无独有偶,周瑜的侄子,周峻去世,全琮请求让周峻儿子周护接领周峻的部队。瑜兄子偏将军峻卒,全琮请使峻子护领其兵。这两段能品出的事情不少。江东孙吴政权,孙权孙家是老大,但他下面的这些将领官员们,多多少少家里面都会有一些私兵。而这些私兵或私人武装的规模也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孙吴朝堂的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孙权与曹魏作战,这些人见得不了什么好处,也都呈现摸鱼状态。毕竟谁会为了你孙权去拼掉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最关键的,在江东孙吴的地盘,你死了,你手上的私人部队可以传承给家族子弟,这就更确定了私兵和私人武装是私产,更会珍惜。孙权有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默许了这种共识,只不过在明面的程序上加了一个,接管部曲、私兵需要经过孙权同意,当然这个也是走过场流程而已。毕竟孙权一旦表示不行、反对,要收归公有,下面这些将领立马就要叛变。尊重现状,不代表不想改变,只不过需要时机和借口。周胤犯法,这就是孙权最好的切入点,合理顺势的把周胤家的私兵给收了回来。不出意外,这个操作算是刺激到了江东的将领们,毕竟领导惦记你家的东西,坏了规矩,这个口子一开,将来那还得了?诸葛瑾、步骘为之请。诸葛瑾和步骘都是以当时江东孙吴朝堂中的大佬,他俩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孙权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补,总之这么做是为了周胤好。也是因为周胤是周瑜的儿子,孙权同意了诸葛瑾和步骘的请求把爵位和部队给步骘,可惜周胤没过几天就死了,那这个部队只能再次回到孙权手上。之后就是周瑜的侄子周峻的去世,全琮请求让周峻儿子周护接领周峻的部队。还记不记得之前提到的,这个属于常规操作,走流程而已,不出意外孙权都是要同意的。但孙权拿周护人品为人来说事,说他不行,如果用它就是在害他,而且还表示自己不忘记周瑜的好。然后,周护接领部队的事就这样跳过了。我不否认的孙权说得的确有道理。一个人品性不行,给他权力只会是为祸一方,这也是古话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孙权如此做法背后其实隐藏利他想逐步收归手下将领私兵部队的心思。周胤和周护这事是个由头,是个借口,看看下面的反应如何。毕竟周家自从周瑜死后就没什么声音,而周瑜长子也是孙权的女婿,现在周家人才凋敝,势力最弱,孙权又有老丈人身份在。以大义、法度为借口吞了周家的私兵部队,阻力是最小的。只不过孙权这事做的很难看。既当又立,嘴上说为你好,其实心里都是惦记你家离那点东西。网上叫孙权“孙十万”“渣权”不是没有道理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各有各个的特色,但是在不做人、手段卑劣上来看,孙权当之无愧。【闲扯】上面概括孙权这事,就是既当又立。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上位者,想做事,尤其是私事都要包装一番,尤其是把自己那龌龊的小心思给包装上一层漂亮的外衣。只有这样才能拿出去说,不然你直接说我想干啥、我要啥,你看众人会不会惯着你?举大旗、借名义、抢道德至高点是领导必须要会的基本功。人永远是在各说各的道理,站在个人角度,自己说的永远有理,不存在说服谁的问题。因此就要占据大义名分,从更高维度去压制别人的道理。讲大道理不是为了让你服,而是你不爽也没办法反对!你一反对,那就成你小心眼、利己主义、没有大局观,然后从人品上狠狠地踩你一脚。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张口闭口就是大道理或大主义的人是最讨厌了。因为你知道这人虚伪,但你说不过他,你也不好反驳啊。最后点一下,不是让你学,而是要知道。首先,自己做事要学会在更高维度去找理由、借口、依据,为自己提供支持。其次,对于他人,你不要看他嘴上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你要看他的实际利益点在什么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